Wednesday, December 8, 2010

Video - Chronology of the Chiang Chuan Pioneers' in the Rejang Basin (Central Region) of Sarawak

3 comments:

sibu chiang chuan said...

This Video was edited in 2007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CHIANG CHUAN GARDEN" in Sibu on 24.09.2005

sibu chiang chuan said...

漳泉园落成兼漳泉先贤开拓拉让江流域150年专辑

一百五十多年前,漳泉先輩在中国戰亂頻仍、政治腐敗的環境中,不得不離鄉背井,冒著生命的危險,忍受著與至親們分離的痛苦,飘洋过海,来到了犀鸟之乡的拉让江畔,為的只是尋找一片自由且寧靜的新天地!

然而,夢想中的新世界並沒有想像般的美麗,漳泉先輩落足的拉讓江畔,除了清澈的江水,映入眼簾的盡是一片荒蕪,但是,為了生存,他們唯有接受眼前的事實,開始踏上他們艱辛的拓荒之路。

在這一片蠻荒的土地上,為了生活,先贤们必須與毒蛇猛獸以及熱帶雨林中的各種疾病搏斗,為著將來,他们不懼艱辛,披荊斬棘,開疆又闢地,终於努力有了收獲,在先賢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勤奮耕耘下,漳泉人長袖善舞的特色,为所在之地,带来了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就是那股勇氣、毅力和創造力,使得漳泉人不但順利的在異鄉中生存下來,更在与其他族群同胞建立良好的和谐关系以及努力耕耘之下共同奠定了日后这块土地的繁荣与进步。
  
漳泉人在祖鄉多是信奉土地公,即是俗稱大伯公。先輩們初到拉讓江畔時,四下荒蕪一片,加上人地生疏,精神上無所寄托,唯有祈求神明保佑,因此,合力設立了大伯公廟。詩巫的永安亭大伯公廟堪稱是當地的地標性建筑,也是宗教活動中心,當然,漳泉人的宗教信仰並不只限于詩巫,而是如雨後春筍般地在拉讓江流域建立起來,其中包括沐膠的泰山福德祠廟、拉叻福壽宫大伯公廟、加帛福隆亭大伯公廟、拉佬天聖宫大伯公廟、峇都福石亭天聖宫大伯公廟、桑坡康寧亭、加拿逸福安亭大伯公廟以及民丹莪平安亭大伯公廟等等。

除了信仰上的延續,漳泉人也不忘文化的傳承,將中華傳統文化以及各种的節慶帶到了這片的土地上,舉凡除夕團圓夜、農历新年、天公誕、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元節、中秋節以及冬至节等等節日,至今仍然普遍受到漳泉人极大的重視。

在落地生根即已成為事實的同时,漳泉的先輩們於是開始關注子女的教育,加以华人“再窮不可窮教育”的觀念的根深蒂固,因此,在艱辛的環境中,仍然集資開辦私塾,教育子女,培育人才,為維護和發揚母語教育奠定了稳固的基石。而由漳泉先賢所發起的“明德國民學堂”,即為今日詩巫中華小學及中華中學的前身,而拉叻的“訓蒙學校”則發展成為今日的振華小學,另外,加拿逸的沂亭學校、加帛的福南小學、沐膠的崇文學校以及桑坡的興華小學等等,都是漳泉们先輩努力耕耘的結晶。

在砂拉越的政、經、文、教領域上漳泉也貢獻良多,從十九世紀末期英國拉者時代開始,漳泉先輩便被委為僑長,負責處理華社的各项事務,而廿世紀五十年代時期,周玉麟鄉長更代表詩巫華僑出席英女皇的加冕典禮。在大馬立國以來,漳泉的多位鄉長都相繼當選为國、州議員,分別在國會以及州內閣為民請命,包括今日在朝的孫春德醫生、孫偉軒乡贤以及卓恆山乡贤等等,仍然肩負著此一重大的使命。

而漳泉先輩們遠度重洋來到拉讓江流域,深知團結的重要,紛紛發起組織地緣性團體,以便聯繫鄉誼、團結互助、促進公益事業以及為同鄉謀求福利,而隨著社會結構的轉變,這些地緣性的組織也相繼地發展成為今日的公會,除了扮演聯繫鄉情間情誼的角色之外,也成為促進各民族親善交流以及合作的重要橋樑。於是詩巫漳泉公會、泗里街漳泉公會、加拿逸閩南同鄉會、拉叻漳泉公會、峇都漳泉公會、拉佬漳泉公會、桑坡漳泉公會、沐膠漳泉公會以及加帛漳泉公會先後在拉讓江流域正式成立,而為了達致“漳泉一家親”的精神,砂拉越漳泉社團聯合總會也於1991年正式宣告成立,肩负着团结及指引着全砂漳泉人未來道路與方向的时代使命。

雖然在今日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裡,不允許我們一再的往回頭看,但是,漳泉先輩們所遺留下來的勤奮、刻苦和勤儉的生活美德,卻是鼓舞着漳泉人向前邁進的最大動力,先賢們勇於冒險的開拓精神,造就了漳泉人無數的驕傲與榮耀,唯有延續這股崇高的精神,才能够充份體悟先人智慧的结晶,也才能够让我们攀上人生的另一個高峰。

有鉴於此,詩巫漳泉同乡毅然于2004年提出興建漳泉園的計劃,而后在孙春德医生同乡的带领之下开始策划兴建工作,並且獲得詩巫市議會的极大赞同与支持,於是,在官民合作的概念下,第一座屹立在拉讓江畔的诗巫水上亭园終於付诸行动。而這一座耗資百萬元的“漳泉園”,象徵著全體漳泉人齊心合力,積極貢獻社會的决心,更是緬懷漳泉先輩堅忍不拔的精神的最佳寫照,也是藉此感恩并激勵後進,从而讓漳泉人的崇高精神得以繼續發揚光大。

因此漳泉園的成功落实,不僅僅只是漳泉人飲水思源,回饋社會的表徵,更象徵著漳泉人承先啟後的開拓精神,让漳泉人的後代子孫,得以更光榮,更有自信地生活在這一片多元民族以及多元文化的國土上。

馬來西亞从建國到今日,各民族的和諧与进步,國家的繁榮与穩定,漳泉人始终扮演着积极的角色。因此,欣逢今日这一座象征着漳泉精神的漳泉园的开幕落成典礼,让我们全体漳泉人秉持着先贤们开拓的精神,肩负着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时代使命,团结一致与其他族群携手合作,共同为开创国家更美好的明天而奋勇前进。

sibu chiang chuan said...

漳泉园落成兼漳泉先贤开拓拉让江流域150年纪念专辑

一百五十多年前,漳泉先輩在中国戰亂頻仍、政治腐敗的環境中,不得不離鄉背井,冒著生命的危險,忍受著與至親們分離的痛苦,飘洋过海,来到了犀鸟之乡的拉让江畔,為的只是尋找一片自由且寧靜的新天地!

然而,夢想中的新世界並沒有想像般的美麗,漳泉先輩落足的拉讓江畔,除了清澈的江水,映入眼簾的盡是一片荒蕪,但是,為了生存,他們唯有接受眼前的事實,開始踏上他們艱辛的拓荒之路。

在這一片蠻荒的土地上,為了生活,先贤们必須與毒蛇猛獸以及熱帶雨林中的各種疾病搏斗,為著將來,他们不懼艱辛,披荊斬棘,開疆又闢地,终於努力有了收獲,在先賢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勤奮耕耘下,漳泉人長袖善舞的特色,为所在之地,带来了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就是那股勇氣、毅力和創造力,使得漳泉人不但順利的在異鄉中生存下來,更在与其他族群同胞建立良好的和谐关系以及努力耕耘之下共同奠定了日后这块土地的繁荣与进步。
  
漳泉人在祖鄉多是信奉土地公,即是俗稱大伯公。先輩們初到拉讓江畔時,四下荒蕪一片,加上人地生疏,精神上無所寄托,唯有祈求神明保佑,因此,合力設立了大伯公廟。詩巫的永安亭大伯公廟堪稱是當地的地標性建筑,也是宗教活動中心,當然,漳泉人的宗教信仰並不只限于詩巫,而是如雨後春筍般地在拉讓江流域建立起來,其中包括沐膠的泰山福德祠廟、拉叻福壽宫大伯公廟、加帛福隆亭大伯公廟、拉佬天聖宫大伯公廟、峇都福石亭天聖宫大伯公廟、桑坡康寧亭、加拿逸福安亭大伯公廟以及民丹莪平安亭大伯公廟等等。

除了信仰上的延續,漳泉人也不忘文化的傳承,將中華傳統文化以及各种的節慶帶到了這片的土地上,舉凡除夕團圓夜、農历新年、天公誕、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元節、中秋節以及冬至节等等節日,至今仍然普遍受到漳泉人极大的重視。

在落地生根即已成為事實的同时,漳泉的先輩們於是開始關注子女的教育,加以华人“再窮不可窮教育”的觀念的根深蒂固,因此,在艱辛的環境中,仍然集資開辦私塾,教育子女,培育人才,為維護和發揚母語教育奠定了稳固的基石。而由漳泉先賢所發起的“明德國民學堂”,即為今日詩巫中華小學及中華中學的前身,而拉叻的“訓蒙學校”則發展成為今日的振華小學,另外,加拿逸的沂亭學校、加帛的福南小學、沐膠的崇文學校以及桑坡的興華小學等等,都是漳泉们先輩努力耕耘的結晶。